「满满干货」导视系统与空间环境的整体关系

2019-07-23 11:16:12        0

视觉标识设计涉及众多行业各种领域,如企业的视觉和商标设计,从设计形态上看,导视系统似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然而导视系统最终是作用于空间环境,又与特定的空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导视设计主要以建筑环境空间功能和空间形式意义为主,是将环境与视觉这两个领域进行结合的一个完整的概念。空间的大小、方向、形状、深度、质感、材料等都是人们的视觉器官所直接感知的基本要素,它们所营造的视觉环境及空间气氛,会直接影响人们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这种感知总是从局部到整体,也从整体到局部,使人们对空间留下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然而当我们置身其中时,得到的往往是局部与细节感,并试图将这些细节有机地拼凑在一起,让头脑中的景象得以完整和深化。 


存在于空间中的导视系统做出的表达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最佳指引,此时导视系统促进了人们对空间整体及内部印象的还原与结合,这个过程呈现的是人们与空间中导视系统之间双向的依赖关系。王艺湘在《环境视觉导视设计》一书中也提到,“环境视觉标识设计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可以起到信息传递和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而在环境中设置平面或立体装饰标志,其目的就是利用特别的造型以确立建筑物的视觉形象”。本文就力求从光影关系、色彩关系、比例与尺度关系等角度切入,探讨导视系统与空间的整体关系。 


一、光影关系 



对于应用于露天空间或具光影效果的信息设计而言,光影可以说是随自然变化而变化的视觉元素。假若对自然光进行有效利用,着实能令作品增色不少。埃默里设计工作室(Emerystudio)于2005 年为科林斯广场设计的公共信息系统。科林斯广场包括两座办公室大楼以及中间夹着的一座购物中心,由美国建筑师贝聿铭在20 世纪70 年代设计。埃默里设计工作室开发这套系统以改善购物体验,让购物中心更加引人注目。其中最显眼的标志元素是在两座大楼中间购物中心中轴上的巨大反光铁柱子上——从半圆形的空地正中拔地而起的柱子,光影在柱子上的倒影投射斑斓,形成独特别致的水景效果。巧妙地运用自然光与建筑投影的关系,使得原本冰冷、枯燥、静态的设计随着自然光而不断产生微妙变化,可谓是独具匠心。该设计鲜艳的橘黄色标志非常引人注目,不经意间就将人们的视线转向广场的名称和街道号码。 


尤里卡摩天台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同由埃默里工作室于2006 年设计,它是一个空中主题公园,其展览是一次多重感官体验。公园中,动态的条状文字与倾斜的地面融为一体,不和谐的声音结合动态的图像立刻激活了空间环境,使得参观者将注意力聚焦于此。环绕在电梯四周墙壁上的一条条成滚动状的方字信息传达着这座城市迷离朦胧、光怪陆离的元素,同时成流线形状的信息片段随着参观者的移动而变化,还能为参观者指示各个备受青睐的地点。设计方将各种音响效果、多种互动投影、倾斜的地面和多个系列的动态视频镜头汇聚在一起,刺激着参观者的感官,带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 色彩关系 


色彩是信息视觉表达中较难讨论的问题,朱淳在《展示设计》一书中谈到:“因为人们的色彩偏好更多地受到民族习惯、知觉经验、情绪状态以及社会时尚的影响,因而不同的民族、地域、不同的个体,对色彩的偏好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总体上说,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一般的色彩冷暖规律与色彩变化感受来指导设计行为。 


例如色彩明度高的空间信息表达使人感到轻快、活跃;明度较低会使人感到严肃、凝重;而中性调子则会使人感到平和、稳定。这些规律一旦与信息设计和空间设计结合起来,便能很好地处理各种设计关系的整体性。 


自由论坛新闻博物馆基金会世界总部占据了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最后一块空地。这一占地600000 平方英尺( 约为55741.824 平方米)的建筑具备博物馆的外观,并且展现了美国第一修正案的精神(美国第一修正案是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法案),建筑内包括一个自由出版社,基金会办公室部门以及私人住宅公寓。波尔谢克建筑师事务所(Polshek Partnership Architects)于2008 年委托保林莫里斯联合公司做环境视觉平面设计和寻路标志策划,以便将博物馆各个区域与总部设施连为一体。 


绘有巨幅壁画的墙壁位于博物馆的国际咖啡厅的饮食区,壁画上绘制了水果、蔬菜、谷物及其他食品的大幅图像,形象醒目,色彩多样。参观者靠近某一图像时,会出现相应的视觉影像,上面会显示出多达数千字的关于世界各地的食材及价格等信息,以小号印刷字体向参观者介绍。


寻路系统主要靠颜色、质地及模式来区分博物馆不同的楼层和展区。每个楼层都有单独开发配套的识别系统,有自己的编码以及身份的标志符号。楼层模式基本上是使用声波、新闻印刷半色调网点及视频像素等新闻传输设备。玻璃板标志牌以丝网印刷,给各个模块增添视觉吸引力,使来访者参观新闻博物馆时能够体验这种多媒体所营造出的丰富的视觉效果。



国家食品公司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食品饮料公司之一。2008 年,国家食品公司把分散在墨尔本的几处办公点搬到了海港新区的新总部。这座大楼按照公司的要求设计,高6层。计划建筑不仅要反映国家食品公司的品牌价值,还要融入总部设计方F2 建筑设计公司和室内建筑者哈塞尔公司的独特建筑风格。标志方案由朗德工作室(Studio Round)团队于2009 年设计,在入口大厅处,设计团队用坚实的大理石制作了一个纪念碑形式的标志,传达出代表F2公司的强壮、阳刚的建筑语言;而大胆活泼的用色给整个建筑增添了生气和新鲜感,使得“阳刚”中盈跃出一点令人欢愉的灵气。设计团队还运用同样的风格打造出一套有效的标志方案,同哈塞尔公司设计的室内颜色、趣味和质地感相得益彰。这套彰显公司标志的方案包括了入口大厅、接待区、电梯、楼层指引、房间编号和命名、屏风、运营和法令标志。



三、比例与尺度的关系 


信息设计应用于空间中时,首要目的是信息设计的功能性,同时也要遵循空间环境的特点。因此,设计应从特定空间本身的固有比例和尺度出发,制定与其相统一、相融合的自身比例和尺度标准。合适的比例与尺度一方面能高效地实现信息传达功能,一方面也有助于美感的呈现。 


在比例的应用中,大致可以从外部比例和内部比例两方面进行考虑。外部比例指的是信息设计与特定空间及其周边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与建筑、景观小品、花木等环境元素之间的比例。内部比例是指信息设计自身各部分中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尺度则是某种比例关系给人的视觉尺度,它与空间尺度息息相关、高度融合,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不一定与实际尺寸相符合的视觉感受。 


施桑哈勒位于鹿特丹港口区域,始建于1904年至1906年。这座电厂有一座涡轮机室、两个大烟囱、一个锅炉房、一间贮物室、一所变电站、一间食堂和一个传达室。90年后,鹿特丹城市开发公司决定重新开发这座废弃的工厂和周边区域,面积达80000平方米。这座建筑极富鹿特丹城市特色,大部分建筑都保留了下来,只有个别地方做了拓展。施桑哈勒4A是办公区,为增强它的功能,专门为其建立了车库。从办公室到停车场再到自行车棚, 内外的导视系统均由米伊克森纳设计公司(Mijksenaar)于2007 年开发设计。其中施桑哈勒的车库,把汽车的抽象标识分段印在地面与墙面上,既传达了基本的功能性信息,还巧妙变换了空间的尺度感。远远看去,墙壁像是消失了,极大地削弱了封闭空间的压迫感,而近距离时却实现了一种警示作用,帮助人们轻松地判断车与墙面的关系。


由卡洛里· 范登- 埃恩登设计工作室(Calori & Vanden-Eynden)于2006 年设计的科瑞特和巴罗(Crate & Barrel)家具世界总部包装非常著名,上面有纵贯全身的字母标志,公司全球总部的标志项目即从包装中获取灵感,起到了积极宣传公司独特品牌形象的作用。采用巨大的立方体作为建筑地点的重要标志,线条干净,形态简洁,回应了总部建筑特色。极富冲击力的黑色印刷字体置于干净的白色环境中,辅以浅灰色的背景图像,反映出科瑞特和巴罗的家具设计简单准确的特色。通过变换其位置和大小,这些简单的立方体趣味盎然又不失含蓄,内部标志方案构成总体路标系统的大部分。 


卡洛里·范登- 埃恩登设计工作室自行定做了一套区域编号和方向系统,方便日后扩展,同时也考虑到了数据和紧急信息交流。迁入此处之后,科瑞特和巴罗扩招了员工,并证明这套系统行之有效。方案包括办公区域标志、生命安全标志、法定标志和无障碍标志。 


位于德国路德维希堡的一个地方储蓄银行的导视系统, 由L2M3 Kommunikationsdesign GmbH 设计工作室于2007 年设计。这是概念性的设计,除了功能之外,还有树立身份的引导系统。储蓄银行虽然相互独立,但是都在寻找能够强化本地认同感的方法。对路德维希堡银行来说,一方面,“巴洛克(Baroque)”这种概念性的方式,可以缓和视觉上的错觉,必然成为主要的设计主题,另一方面,其显眼的建筑特色是140 米长的走廊,把各个新建筑联系在一起。地板和楼梯上的标签已经预先做了扭曲处理,这样,只有从特定角度才能纵观全貌,换了角度则成了自由变换的形状。 


结语 


今天的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人与城市、人与空间的关系成为重要的设计议题,无论你置身于任何空间,都必然与空间及导视系统设计产生频繁的接触,并据此完成特定场合的活动和情感体验。这既需要强调导视系统的功能性,又要重视视觉表达美感的独特性。这决定了我们的设计在处理功能、空间关系和视觉美感等方面都必须综合考虑、拿捏有度,具备功能与视觉美的完整性,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塑当今时代导视系统与空间的整体关系。


麦肯标识以结合环境的独特个性,为公共环境空间提供实用、美观、和谐而又独具个性魅力的的标识系统,全面提升区域环境的艺术化、科学化、人性化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