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场基地标识:自然与产业的视觉对话

2025-08-18 11:10:01        0

  在以林业为支柱的川场村,“川场基地(Kawaba BASE)” 承载着行政与经济功能,其标识系统是产业特色与自然理念的生动表达。



  标识颜色以黑色为主调,沉稳且具质感,与基地建筑中混凝土的质朴、木材的温暖形成呼应。黑色标识镶嵌于清水混凝土墙、矗立在户外场地,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与简洁的建筑环境衬托下,既不喧宾夺主,又清晰传递信息,如同林业产业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底蕴,默默诉说着川场村与木材、自然共生的故事 。



  标识形态融合政府办公楼(役场)形象与周围山峦轮廓,巧妙勾勒出地域特色。户外导视牌的独特造型,似山峦起伏,又暗含建筑秩序,与基地外的自然山景、建筑空间浑然一体。行走在基地中,墙面、栏杆上的标识大小适中、位置恰当,箭头与文字指引清晰,既满足功能性,又因形态设计,让观者在获取信息时,能感受到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韵律,仿佛每一块标识都是自然山峦与产业建筑的微观缩影,串联起空间的同时,也串联起川场的过去与当下 。



  其意义更是深刻,川场基地以木材为建筑材料、木屑为能源,践行循环利用理念,标识则是这一理念的视觉延伸。将政府办公楼形象与山峦轮廓结合,是对 “行政 + 自然产业” 模式的具象化 —— 行政功能扎根于自然环境与林业产业土壤。



  每一块标识,都是向来访者诉说川场村如何以林业为基,在现代发展中坚守生态与产业共生的故事载体。它让抽象的 “产业特色 + 循环理念”,通过视觉符号变得可感可知,使基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集合,更是地域文化、产业精神的展示窗口,让进入这里的人,能直观触摸到川场村对自然的敬畏、对产业的坚守,以及在发展中追求生态与人文平衡的智慧 。



  川场基地的标识,用颜色、形态搭建起自然与产业的对话桥梁,以视觉语言诠释地域特色,让建筑空间与文化理念深度交融,成为标识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与理念传递的精彩范例,也为理解建筑与环境、产业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觉视角。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