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视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及设置原则

2020-12-15 10:38:03        0

导视系统作为一个信息界面系统,是为了以最合理、最易识别、最具效率的路径指引设计使各类人群、车辆以最有效的方式到达既定的目的地,导视系统设计考虑到其识别性和通用性我们需要利用一些标准化的标识作为信息引导,但是导视系统形态设计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贴近大众的生活,引起设计师的重视,如今,导视系统从标准化逐渐走向多元化,形成标准化与多元化并存的态势。


为了实现静态导视标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交通出行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对导视标识信息载体进行合理的总体布局规划和单体设计。



首先需要全面分析导视标识系统所在的空间环境,明确空间环境的形态、尺度、易识别性等空间特征。其次,应分析空间环境中的交通状况,应进行客流、车流走向、流量分析,确定交通流动线路中所需连续的导视标识信息。第三,应依据环境状况,确立导视标识符号(文字、图形)、导视标识设施版面(导视标识符号的承载面)的形状、大小、色彩、亮度等参数。然后,以此作为依据进行造型、色彩、平面元素的设计。第四,针对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导视标识设施载体的规划设计及设置,使之能够满足导视标识功能需要的同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导视标识信息载体的布局规划、单体设计及其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全覆盖原则: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点信息系统、线信息系统、点线综合信息系统应覆盖整个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即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所有道路和所有通向道路的场所入口都应设置相应的城市公共空间静态导视标识设施。


适应性原则:导视标识设施应与具体空间环境中的道路、建构筑物的性质和功能等级相适应、相匹配,不同交通情形空间、不同类型和等级的道路、建构筑物都应具有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特定导视标识设施。导视标识系统应具有多种等级、多种类型的系统性的单体设施与复杂的环境相适应。


连续性原则:导视标识设施在时空顺序上应具有连续性,使交通出行者在知觉上能够产生时空的连续性、合理的预期感和一定的感知深度,在陌生复杂的道路网络中易于发现连贯的通行线路,减少和避免交通出行者的心理紧张和辨认错误。


易感知原则:城市公共空间静态导视标识设施应设置在空旷、齐整的空间环境中,易于被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交通出行者感知。


易识别原则:静态导视标识信息符号实体、信息承载面的形式和色彩应明显、清晰,应与空间环境形成视觉反差,易于被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交通出行者识别。


易理解原则:静态导视标识信息符号信文内容应简洁、明确,应易于被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交通出行者理解。


易反应原则:城市公共空间静态导视标识设施设置的位置应与所标注的空间实体保持足够的距离,便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交通出行者在理解导视标识信息内容后,有足够的时间做出有效的反应。在行车速度快、路况复杂的请况下,为了能够使出行者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变道、转向等反应,应设置预告导视标识设施,提前预告前方位置信息。


地域性原则:在确保导视标识功能的前提下,导视标识设施在标识造型设计、版面设计、标识材料应用等方面均应注重与环境的协调性,起到提升环境的整体形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导视标识设施将使得交通出行者感受到确定无疑的地域空间,避免迷茫和混乱,使进入该区域的人,产生统一而亲切的感觉。


总结:导视系统的设计不可能千篇一律,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但是总有一些因素在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促进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个人会从地域文化、社会需求、科学文化、绿色设计、系统设计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导视系统形态设计的多元化影响,进而揭示怎么利用这些多元因素来提高我们的设计。